開國中將曾思玉年逾百歲,依然思維敏捷、行動自如。老將軍曾寫詩道:戎馬生涯幾十春,迎來祖國一片新。蹉跎歲月成白首,傳下寶劍吟書勤。筆墨當年人不老,龍騰虎躍現奇文。字里行間,透露出“動靜相宜”的養生之道。
1911年2月出生的曾思玉參加過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“圍剿”、長征、平型關戰役及抗美援朝戰爭等重大戰役戰斗。去年百歲華誕,曾老將軍依然神采奕奕,當有人向他請教養生之道時,曾老說:我得益于練習書法,心情愉悅,還鍛煉了身體。
養生長壽需“心靜”。曾老離休后愛上了書法藝術,甚至療養時也帶著文房四寶。有一次,他感冒發高燒在醫院輸液,剛退燒就要寫字。曾老對大家說,練書法就像練氣功一樣,需要全神貫注,不僅能舒經活絡,還能讓人消除雜念、心情舒暢。除了練字,他還堅持寫作,離休至今,已撰寫了《八年抗戰》《烽火歲月》等5部60多萬字的回憶錄,并主持重修了某集團軍40多萬字的軍史。徜徉在翰墨書香之間,常年筆耕不輟,曾老在戰爭年代留下的病根兒和心腦血管等常見老年病竟不治自愈。
養生長壽需“身動”。曾老的生活很有規律,每天早上起床之前,他都堅持做50分鐘自我按摩,喚醒沉睡的肌體。他喜歡室外運動,除了在庭院松土種菜、澆水施肥以外,尤其喜歡釣魚。1998年,曾老應邀去哈爾濱參加一個紀念活動。會后,他重游戰地,路過一個水庫,見水面出現陣陣漣漪和片片氣泡,憑多年的釣魚經驗,他斷定水庫里必有“大家伙”,便停車取下釣具,欣然掛鉺投竿。結果,鯽魚、鰱魚、鯉魚頻頻被他釣上岸,一時垂綸忘歸。天色漸晚,接待單位不見老將軍回來,急得團團轉。保健醫生解釋說,釣魚時心平氣和、精力集中,有利于身心健康。曾老則樂呵呵地說,長征期間釣魚是為了充饑,后來就把它當成了養生運動,既能活動筋骨,又可以享受收獲的喜悅。
“靜”以修心,“動”以健體。軍營生活中,機關干部常常加班熬夜爬格子,靜有余而動不足;基層官兵訓練勞動強度大,動有余而靜不足。我們不妨學學百歲將軍曾思玉,把學習和訓練完美結合起來,既能強身健體,又能豐富頭腦、修身養性。機關干部工作再忙,都要堅持出操、搞好體能訓練和課間鍛煉。基層官兵也要加強學習,提高文化素養。讓我們向老將軍學習,努力做到“動靜相宜”吧,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。
來源:中國共產黨新聞網